top of page
  • 作家相片Oma姐

日本蔦屋集團:以書籍為核心的百貨商場


想陷害一個人,就叫他去開書店。

遠見雜誌在 2014 年全民閱讀大調查中,發現國人每月僅讀1.7本書,遠低於日本的8.4本、新加坡的9.2本、韓國的10.8本。實體書店的凋零已經不是新聞,惡性的削價競爭以及網路衝擊,連帶從事出版業人員的薪資也普遍偏低,近兩三年百家書店已掀起一波倒閉潮。在這樣前景蕭條的狀態下,日本最大的蔦屋書店集團決定投入大量資金來台設點!?

沒有三兩三,怎敢上梁山。讓我們來看看蔦屋集團佈下天羅地網的經營戰略吧!

「體驗式消費」

雖然網路書店崛起,但蔦屋書店創辦人增田宗相信與客人的直接交流具有不可取代的魅力,實體書店能透過空間的塑造,讓同一本書在不同氛圍下具有不同價值。像是食譜或廚藝相關的書籍,旁邊就會擺放著設計感的廚具或是有機商品,或是手工藝品相關商品就會陳列相關書籍在旁,讓讀者在看書時,抬起頭來馬上就能碰觸到書上在講的產品,形成最直接的購買力。

「商業綜合體」

與T-POINT的結合,如全家、DOUTOR、softbank等約39萬家店的異業合作,導入「big data」概念,分析5000多萬會員的資料,了解目前的消費趨勢,從連鎖店單一跨足到個性商店的多元,並針對當地地區居民的生活型態量身打造(可參考風格造街,創造回不去的消費體驗)。

「一站式消費」

透過big data的分析,準確預測消費者接下來的購買行為,並運用策展方式將商品有邏輯的呈現在顧客面前。舉例,廣大而舒適的兒童書籍區除了兒童業態本身消費之外,還可以帶動家庭的餐飲、服裝等業態消費,為商場帶來「一拖N」的效應及持續性的黏著度。

姐買的不是書,而是幸福

蔦屋書店與其說是書店,倒不如說是「以書籍為核心的百貨商場」更為準確,實體空間能對各個產品加以整合、塑造商業體獨特的個性與價值,這些是有別於網路店家過於追求「方便」、「低成本」,卻忽略了消費如何帶給消費者生活上的「幸福感」。創辦人增田宗昭在出版「TSUTAYAの謎」一書中提出「效率使人不幸福」的觀點,相對於「爆買」的家電量販店,他們更注重「生活提案」,希望來這裡的客人在享受氣氛的同時,也教消費者如果購物、如何用這些產品創造生活。


40 次查看0 則留言
bottom of page